俱乐部解散的状态就是破产清算和注销工商注册的完美结合

1月7日讯,昨天中国足协放出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,2025赛季的准入名单中,沧州雄狮(中超)、广州队(中甲)和湖南湘涛(中乙)统统未入选。接着,这三支队伍纷纷发声,可谓是齐唱悲歌,声称将无法继续参与中国足球职业联赛。在这场“大戏”中,大家似乎忘了什么叫“解散”了。《转会市场》中国区管理员朱艺耐心地为我们科普了一下,俱乐部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被叫做“解散”。

朱艺的微博瞬间成为社交媒体的小热点,他大言不惭地阐述,所谓的“解散”,其实没那么简单。“解散”这个词更多是一种口语化的表达,实际上,它的含义太过模糊。首先,得懂的是俱乐部和球队的关系。俱乐部是一家企业,“队”无非是这家公司的一个产品罢了,高低挂靠着各种梯队。

朱艺提到,一般所说的“解散”,其实是“一线队解散”——就是参赛的球队彻底不复存在了。如今因为未能通过职业联赛的准入审核,球员们像被放飞的风筝一样,全都获得了自由身,直奔自由市场。而团队要是失去职业球员,那不就是解散的结果吗?

当然,朱艺也给出了另一种看法,说俱乐部如果连企业实体都不存在了,那才算真正的“解散”。换句话说,就是破产清算,注销了,那可真是彻底YG了。但是,现实往往会让人大跌眼镜,大多数消失的俱乐部,工商主体依然留存着。而这实际上应该称之为“破产”或“注销”的事儿,非要称之为“解散”,那太轻描淡写了吧!毕竟在破产之前,俱乐部基本上就成了一座空壳。

最后,朱艺也无意间扶正了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绝妙辞令,少有人在最后告别时说“解散”这两个字,反而是“退出职业联赛”听起来更专业。不过,得承认的是,债务压顶的这些俱乐部,闲置成空壳,基本上是一种概率事件。无论如何,在中国足球的沧桑历史中,解散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,而是如影随形的阴影。